
驾车行驶在从四川到湖南的“川湘公路”,犹如经历着一场美国历险影片。令人惊叹的美景:气势磅礴、高耸入云的蜀地山脉,安静清澈的峡谷山涧,多姿多彩的野树山花;神秘莫测的少数民族文化:点缀在半山若隐若现的吊脚楼;土家族、布依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布衣和头饰;惊险重重的山路:只能容下单车通行狭窄的山路,有的地方将近30度的爬坡,连续180度和360度的转弯,刹车和油门连续交替,全神贯注得只能听到急转弯时的鸣笛;……值得一提的是,在“川湘公路”的最高点(湖南境内),一块天然大石碑会扰动过往旅客的心,那是纪念在修建“川湘公路”时牺牲战士们的名单,遗憾的是,此地坡陡路险,没有机会和胆量将此景记录在胶片上。
途中遇到一处水清但湍急的山涧,简直是对我们这些在炎炎夏日下挑战如此惊险山路的旅行者的一件赏赐。由于长年峭壁流水的冲击,呈现深绿色的水潭中央深不可测,砂石滩和浅潭处布满了形状各异的石子,潭边的水更是清凉的惹人爱怜,伸手轻抚继而轻拍于脸上,洗去一路的疲劳和尘埃,真的是酷暑中的清泉。如此聪慧懂事的水潭出现在这里,必是在暗示着什末,想必凤凰已经不远了,我已经初感到她的灵秀之气。果然,在进行了又一次30度的惊险爬坡以后,看到了令人振奋的两个路标,向东的路标写着“德夯”,向西的路标写着“吉首”。向西继续几个转弯和上下坡,热闹而喧杂的“吉首市”呈现在眼前。对于一路行车的我们来讲,对某一个城市的最初印象就是道路和交通状况,横穿吉首市40分钟的路程,满眼是混乱无章的车辆行人,到处充斥着门窗损坏或脱落的10年前称霸北京出租车行业的“面的”,虽然终于得以在平地行驶,但是比在山路上开车更需要精神集中去躲避那些横冲直闯的行人和车辆。
出了吉首市不远,经过了几段盘山路,路上的背包旅者开始多了起来,商贩餐馆业也开始初具成熟规模,凤凰已经在眼前了。

翠翠客栈
拖着行李,越过人群,绕过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区,终于见到了凤凰的真面目:沱江和两岸的吊脚楼。沱江北岸的吊脚楼现在已经成为酒吧聚集地,“威马酒吧”的隔壁就是我们在凤凰的“家”—— 曾经红极一时的“翠翠客栈”。因为沈从文《边城往事》中的“翠翠”,因为拥有凤凰镇内最大的露天晒台,还因为晒台上主人尽心伺候的花草,“翠翠客栈”曾经一度被评选为中国最小资的客栈,引得众多都市白领争相千里一住。不过,现在凤凰的吊脚楼基本全都成为给游客打造的客栈了,外面依旧是吊脚楼,内部装修水准达到城市3星级的“客栈”比比皆是,对于这些,继续沿用“客栈”这个称呼,确实有点差强人意,所以我们一直称呼它们为“现代旅舍”。
“翠翠客栈”还是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状态:热情实在爱聊天交朋友的主人“老包夫妇”;宽敞的大厅;吱吱呀呀的楼梯;楼梯过道两边挂满了辣椒和衣服架;各种花草包围的2楼露天晒台;还有那在阳光下安静等待“主人”的遮阳伞和桌椅;带有独立卫生间的紧凑型房间;站在2楼露天晒台向下望去,沱江水、跳岩以及两岸的吊脚落尽收眼底……
夜幕降临,老包总是会在“翠翠客栈”门前摆上桌子和椅子,叫上客栈里面的有缘人一起聊天喝酒。这个买上啤酒,那个贡献零食;这个说说曾经旅行的奇遇和经历,那个聊聊各地的美食和人文,来自天南海北毫不相识的旅者们就这样开始熟悉相识。对于很多旅者来讲,“翠翠客栈”就是他们在凤凰的家,时不时地要记得回家看看。
沱江水边有凤凰,凤凰城内有“翠翠”。老包夫妇经营的“翠翠客栈”就像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着原有的韵味和情感,不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我想这也是那些真正想感受凤凰本质的旅者们毫不犹豫选择“翠翠客栈”的原因吧!
热闹得令人恐惧的夜市
行了一天的路,最先迎接我们的是傍晚的凤凰。也许是因为黄金周,凤凰热闹的“夜生活”令我有种熟悉但恐惧的感觉。红灯笼高挂、灯光昏暗、散落满地的酒瓶以及忧郁颓废的都市男女充斥着一间间酒吧;虹桥上门挨门店挨店商贩的嘈杂叫卖声,以及游客的讨价还价声;餐馆内外簇拥着的等位人群,和忙得应接不暇的服务生;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假银饰和各种假宝石饰品;满地废弃的竹签、餐巾纸和饭盒;甚至餐馆前那些被油快要浸透的青砖地面……我真得有点不想相信这里就是凤凰。本想尝试一下久违了的“大使饭店”,但是在今天,“大使饭店”的座位真的是千金难换。
凤凰是人间的,人间的是离不开烟火的,这样的凤凰夜市确实是属于人间的。于是很快便融入了人群之中,并且发现了属于人间的美食。说到湖南,腊肉是定然要提到的,与之相关的还有腊排骨和腊乳猪。高高的、挂在房檐上的、风干的、黑红色的、泛着油光的、散发着一股腊香气味的腊肉,勾走了食客的目光,吊足了食客的胃口。饭馆们都将自己的镇店之宝挂在门板上或在店门口展示,事实证明,这样的宣传方式及其有效,展示镇店之宝最多的餐馆往往会门庭若市。腊肉在这里不是配菜和调味品,一盘“香干炒腊肉”是每个餐桌的当家主菜。我可以很坚定地说,我喜欢这种人间烟火。
湘菜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每当傍晚来临,炊烟袅袅的时候,浓重的腊香味便环绕在整个凤凰镇上,甚至感觉到连沱江水都开始混染上了腊香气息。在云山雾罩的腊香中,我发现了一个叫“米粑粑”的小吃,将一个刚刚煎好的、外面微带硬米粑的糯米饼切开,中间加上一些小菜,如:沾着辣椒的白萝卜丝、雪菜丝、切成小碎块的酱萝卜,一口咬下去外焦内软的糯米饼皮,加上“咯吱咯吱”带着微辣和咸甜味的菜丝,特色与美味极好的融合在一起。在我心中,凤凰的美食就应该是这样低调而回味流长的。卖“米粑粑”的人挑着一个火炉,等我回味过来准备再买一个的时候,才发现卖“米粑粑”的人带炉子早已经消失在被接连不断的嘈杂小饭店挤满的街道中了。很是奇怪,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竟然没能再看到“米粑粑”的身影。
镇上很多出售“银饰”和“特色民族服饰”的店面,从色彩到款式几乎雷同,不过店面的装修还是都很有特色,可能隔壁同样的东西,价格就能差出几倍。最值得推荐的是一家专门定做和销售蜡染布的小店,可以现场量体裁衣,而且还可以在上面喷绘自己创意的字,将“撞衫”彻底灭绝。
夜晚的河灯
夜市的喧嚣散去,凤凰渐渐回归平静。酒吧里昏黄的灯光下,三两个借酒消愁的人影依稀可见,待到沱江两侧吊脚楼的红灯笼熄灭的时候,疯狂一天的凤凰终于可以收起翅膀,享受黑夜了。
凤凰静静依靠在生它养它的沱江母亲的臂弯里,眯着疲惫的眼睛,迷离的眼神懒散的注视着在沱江中漂流的、犹如一点点繁星散落的河灯。河灯在南方是很常见的,折成荷花形状的纸中央镶嵌着点燃的蜡烛,轻轻放入河水中,纸花带着点燃的蜡烛缓缓随波前进(确实,河灯虽美但是不利于环保)。不需要任何的言语和配乐,只需要静静的坐在河边,与卖河灯的大娘或小孩一起折河灯、粘蜡烛,亲手将一群群河灯温柔的放入江中,然后就只管放任你的眼神随着河灯缓缓移动。等到河灯在江面上连成一片的时候,眯起眼睛,安静的黑夜中,江面上出现一片金黄色的光晕随波摇曳,时隐时现,江边睡眼迷离的凤凰好像也看到了满江的河灯,翅膀轻挥了一下,江水便载着金黄色的光晕轻轻舞动。这是一个浪漫的过程,一种迷幻的享受。
我深爱着凤凰的黑夜,在它迷离和慵懒的目光中,没有能令人迷失的欲望和令人堕落的刺激,我看到了那样一种无辜而清澈的心灵,品出了那其中纯净而质朴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