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对凤凰心向往之,不仅仅是因为那里自然与人和谐的美,也因为那里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沈从文的故乡,是他写的那篇深深嵌在我记忆中的小说《边城》所描绘的地方。此番能到凤凰的确满足了我多年的夙愿。 到凤凰时已是傍晚了,晚饭后我们散步到沱江边。那天正好是平安夜,想必在其他大城市商业街上一定回荡着“铃儿响叮当”的音乐、矗立着高大圣诞树上挂满闪亮的饰品,而现在我们却走在江边古城的街道上。江水静静地流,夜色中的两岸一家挨一家都是飞檐古朴的吊角楼,因为旅游业的开发,不少吊角楼成为客栈或是酒吧、茶馆。闪烁的灯光、夜景照明、串串红灯笼,把这坐古城打扮得浪漫多情。江边有人在卖河灯,五彩的纸做成的,里面有一棵小小蜡烛。我们纷纷买了河灯,点燃蜡烛放到河中,据说对河灯许下心愿,河水便能载着它帮你实现愿望。 第二天清晨,走在凤凰的青石板的街道上,寻访沈从文故居。沈先生在凤凰住了15年,这15年的生活一直在他心中萦绕,在许多作品和回忆录中他一遍遍描画着它。最后,他的骨灰也埋在了这里(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时间去他的墓地)。在故居,看到沈老的孙女沈红的一篇写他爷爷的文章《湿湿的想念》,文笔出奇地好。“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谁能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外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 天空中若有若无地飘着雨丝,空气清新,青石板的堤岸、青石板的街道都是潮湿的,蜿蜒的小街笼在朦胧的烟雾中。似乎这样的天气与凤凰最为相配。凤凰沿街都是商家,虹桥里外也是卖小商品的摊贩,街上行走着当地的居民、外地的游客,熙熙攘攘。看着江边洗衣服的女人,我想象着沈老描绘的那些“多情的水手和多情的女人”。 如果不是在这里长大,沈老是写不出来《边城》的,这里的山水、文化、风土滋润和养育了一个作家敏感、细腻、充满感情的心灵。 沈老《边城》中情蔻初开的少女翠翠和她那摆渡的爷爷、以及团总两个儿子的故事,其实如同流水般平常、波澜不经,但在沈老笔下却那么富于美感,一波三折,结局也那么令人扼腕叹息、牵肠挂肚、引人无穷的想象。沈老作品的美,其实就是美在含蓄,而这种含蓄就是凤凰独特人文、山川所孕育的。 现在的凤凰城是沈老笔下那个江边古镇吗?我一路上寻寻觅觅,不断问着自己。沈老故居分明在,沱江、虹桥和吊角楼也分明还在,但在我的感觉里,沈老的故乡永远留在了他的作品里、他的记忆沈处,而这里,是蘖磐后的凤凰,充满了生机的、年轻的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