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沧海忽腾烟
涌出万峰拄南天
华夏名山三十六
最奇最幽是此山
在古往今来状摹张家界的诗文中,这首已载入市志的七言绝句,可以说高度概括了张家界的沧海桑田与奇观胜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张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数百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国内境外,多少人慕名进山,流连忘返。最使人们惊奇的是,这片拔地而起、层峦叠嶂的巍峨石峰,是怎么树立起来的?这幅气势磅礴、雄浑奇峭的水墨丹青,是怎么泼染而成的?
在地质科学尚未发达到可以揭开地球奥秘的时代,人们只能用“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之类的想像来解释这旷世奇观的成因。今天,我们终于可以依赖科学的巨手,来揭开蒙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纱了。
答案就在“当年沧海忽腾烟”。
这“当年”,大约在3.8亿年前;这“腾烟”,就是天崩地裂的造山运动。而发生在湘西北地区的这场造山运动,其声势,其壮烈,其独特,都是举世罕见的。让我们凭借着散见在不同地质层面的生物遗迹,凭借着著名地质学家的研究成果,来推论那“忽腾烟”的瞬间,来畅想这人间仙境的形成过程吧!
3.8亿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比做一天的话,那么人类在地球上200万年的历史,只不过30几秒,张家界则已经见证了地球上两个小时的风霜雨雪。
3.8亿年前,大自然经历了被地质学家称为泥盆纪的时代。在泥盆纪,伟大的加里东造山运动把这一地区沉降为浩瀚的大海,历数千万年时光,陆地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海底沉积,又经过地壳上亿年的缓慢下沉过程,沉积了厚达500米的石英砂岩,经过压实,固结成厚厚的砂岩岩层。这就是孕育张家界地貌的原始胚胎。
距今2.8亿年的二叠纪初期,随着地壳进一步沉降,滨海变为浅海,沉积了千米以上的浅海石灰岩层,把石英砂岩层覆盖起来。距今2亿年的三叠纪末,新的造山运动———印支运动,使这片石英砂岩地区上升为陆地。1.7亿年前,侏罗纪中期末强烈的燕山运动,使石英砂岩层发生断裂和褶皱。又是亿万年的风风雨雨,剥蚀了覆盖在石英砂岩岩层上厚厚的二叠纪、三叠纪等地层,使石英砂岩层裸露出来。
而张家界峰林真正诞生和发展,是从大约300万年前造山运动后期开始的。相继在这里进行创作的,是流水的侵蚀,是重力的崩塌,是植物的根蚀和根劈的作用,是自然的风化,是第四纪冰川期冰冻层的崩裂。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的最高的石峰的顶端,是当年这片开阔的台地的平面,大自然的阴晴雨雪与数百万年悠悠岁月,镌刻了一部悠长的地质演变史,于是裂缝成为峡谷,台地成为奇峰,形成了后来科学家描述的张家界砂岩峰林的特征:“石奇峰秀,寨高台平,壁险峡幽,水碧山青。”来到张家界的人们,攀峰林而壮怀,涉溪涧以探幽,置云海间忘情,入岩洞中绝叹。在黄石寨,在金鞭溪,在天子山,在黄龙洞,信步走来,真可谓步步是景,处处生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的大自然,造就了一代代开朗、豪迈的湘西张家界人———土家族、汉族、白族、苗族等十多个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融合,世代和谐相处。湘西张家界人也没有辜负大自然的赐予,他们无比珍惜这块天赐宝地,以自己的淳朴、勤劳、智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精心地保护了自己神奇的家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又做了一件惠及全国、惠及世界的事情,那就是,科学地认识、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撩起张家界神秘的面纱,捧出这方奇山异水,为奔波在高速运转、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一处最奇最幽的旅游休闲胜地,同时,也为研究地球变化、研究环境保护的科学家提供了最完整的实物“标本”。
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些结论吧:1982年,张家界被命名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国务院公布武陵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张家界武陵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技术评价报告》则这样评述:“武陵源在风景上可以和美国西部的几个国家森林公园及纪念物相比。武陵源具有不可否定的自然美。因它拥有壮丽而参差不齐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
了解了这些背景,当我们步入张家界境内,穿行于千峰万壑之中,徜徉于飞瀑流泉之间,发出的将不再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浮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浩叹,而会进入一种宏大的精神境界:“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进而深思,对这样一个旷世奇观,将何以敬之,何以宝之,何以探之,何以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