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位于湖南南部,地处潇水,湘江两水汇合处,东接郴州,西南毗邻“两广”,与桂林、清远相连,北界衡阳、邵阳。
面积:2.24万平方公里
人口:560万
行政区划:现辖芝山、冷水滩二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水、江华、宁远、新田、蓝山九县,以及凤凰园经济开发区、江永回龙圩管理区。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疑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现辖九县两区。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口566.5万人。
永州被潇湘二水融合贯穿,古称“潇湘”。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赢得了古今文人墨刻的咏叹。
永州之野,有山水之美,也有溶岩之奇;有楼塔寺庙之壮观,也有木雕碑刻之胜异。九嶷山之神奇,阳明山之险峻,舜皇山之秀美,千里瑶山之古朴,构成了永州迷人的自然风光。又有舜帝古陵、浯溪摩崖、宁远文庙、道州月岩、远古石棚等名胜,形同碧玉珍珠,撒落在永州之野,熠熠生辉,令人留连忘返。 碧绿潇湘水,巍峨九嶷山,永州以它奇丽的容貌、独特的风情和丰富的传说而成为一块笔墨写不尽的土地。
嶷山舜庙,为历代帝王“朝祭”圣地,“尧天舜日”名贯天下,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更使九嶷蜚声中外。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峰小峰连中峰,当天削去青芙蓉”,山奇、树奇、泉奇、云奇、佛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碑林,保存完好的摩岩石刻有505块,其中“摩岩三绝”——《大唐中兴颂》石刻,为天下三绝之首。宁远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最为完整仅次于曲阜文庙。道县月岩,其岩形浑园,入洞仰视,自东看象“上弦月”,自西看象“下弦月”,从洞中看,蓝天当顶,园如满月,故名“月岩”。江永千家峒,世界瑶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无数迁居外地和侨居海外的瑶胞先不断这里寻根祭祖。江华千里瑶山,山清水秀,风情独特,住吊脚楼、饮瓜箪酒,为崇尚自然的旅游佳境。
历史上,永州是文人墨客的神往之地。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谪居10年,寄情于永州山水,写出了名扬千古的《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等名篇名著;宋代文豪欧阳修的“画图曾训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和诗人陆游的“挥豪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等不朽名句脍炙人口。还有唐代文学家元结、“草圣”怀素、书法家颜真卿,宋代诗人黄庭坚、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明代地貌学家徐霞客,清代大诗人、书法家何绍基,以及司马迁、李商隐、寇准、米芾等历代名人为永州留下了大量的诗、铭、书画、崖刻,给永州增添了无穷神韵。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向传统的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说及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原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制陶工业之源、中华道德文明之源、大舜文化之乡。
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周敦颐的理学,怀素、何绍基的书法艺术,以及古老的“女书”,是潇湘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的重要源流。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怀素草书的狂放不羁,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和“女书”的神秘莫测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
——舜文化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舜帝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尚书》开篇所记的核心人物,联系到舜帝一生耕、陶、渔的生产活动和玉蟾岩出土文物的稻谷、陶片和鱼骨螺壳等堆积物,可以肯定永州就是舜帝当年率领他的部族从事耕、陶、渔等生产活动的地方。永州远古文明是舜帝文化的时代背景和依托空间,舜帝文化是永州远古文化的突出环节和标志性部分,舜帝文化是炎帝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嶷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在九嶷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嶷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更使九嶷蜚声中外。
千百年来,舜文化孕育着永州这块秀美的山川,润泽着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九嶷山舜帝陵已成为跨越时空、凝聚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大纽带,成为华夏子孙心驰神往、谒陵祭祖的圣洁殿堂。
——古稻作文化 1995年11月18日,考古工作者在道县玉蟾岩遗址发掘时,突然发现一块不同寻常的钙质胶结物。当中国农业大学水稻专家张文结教授敲开胶结物时,发现里面竟嵌有一粒黄澄澄的稻壳。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情有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喜悦!因为这一敲,敲开了水稻历史之门,敲开了远古人艰辛生存的历史!玉蟾岩先后发现的4粒稻谷壳,经测定的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以前,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这一惊天大发现,将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的探讨时间,一下子从八千多年前推至一万四千年前!
玉蟾岩,俗称蛤蟆洞、麻拐岩,位于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距县城16公里。岩洞文化堆积保存状况良好,蕴含着大量由旧石器时代文化向新石器时代文化转变的信息。1996年2月,道县玉蟾岩遗址入选全国九五年度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3月,玉蟾岩遗址又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01年7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蟾岩,正成为国内外科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焦点。
玉蟾岩出土的古栽培稻壳、新旧石器、陶器等文物足以表明,永州在一万二千年前就有了相对成熟的原始农业和原始制陶业,当时的远古先民已在此有了辉煌的远古文化。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向传统的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说及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原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课题组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一万年,甚至一万多年;其源头不在传统所说的黄河和中原地带,而是在湖南省永州地区。
——柳文化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 (805),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柳洲刺史。客死柳洲。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一千多年前,奇异的永州之野造就了柳宗元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而千百年来柳宗元的永州奇文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已成为名扬千古的不朽篇章。柳宗元,不愧是永州历史文化的开拓者!他以其独树一帜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文学造诣,深深赢得了永州人民的爱戴。当您踏入永州,拜谒柳子庙,寻访柳宗元踪迹,领略永州奇异山水的时候,您将再次感受到这里厚重的柳文化底蕴。
——瑶文化 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永州这是一部色彩斑斓的瑶族百科全书。境内瑶族人口达四十余万,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先民早在秦汉时期,以北方尤人进入黄河、长江流域的湖广一带。宋、元、明、清时期,大批瑶民自南岭南麓等地不断徙入江华。明清时期,永州地区的江华、永明、道县、宁远、蓝山的许多山地成为瑶民的聚居地。
瑶民“依山险而居”,登山惟恐不高,入林惟恐不深。“南岭无山不有瑶”,在南中国最大的山地——南岭腹地,有瑶族人口聚居最集中、地域最广大的中国瑶族第一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有神秘的瑶族发源地——江永千家峒,有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原始自然风光和瑶族风情……
——理学文化 周敦颐 (1017-1073)原名敦实,世称濂溪先生,道县久佳乡楼田村人。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都是他的学生。周敦颐散文名篇《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成了不少人士的励志名言,由他开创的理学更是影响深远。
周敦颐的故乡道州濂溪是潇水的一条支流,其上游有一座神奇瑰丽的岩洞——月岩。明代著明旅游家徐霞客由衷地发出赞汉:“永南诸岩谁最?道州月岩第一!”